天空体育网

欢迎来到足球的世界

宝应足球:百年荣耀,续写“足球之乡”传奇

引言

这里,是最早以帝王年号作为地名并沿用至今的县城。蒲松龄在这里收集素材,少年周恩来在这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曲《九九艳阳天》从这里唱遍大江南北。这里,荷花飘香三百里,运河流淌数千年,文人学士代代出。交通便捷,河湖纵横,土壤肥沃,鱼鲜米糯,白鹭翔集......这里,就是宝应

宝应县素有“足球之乡”之美誉,足球文化积淀深厚、体系完善,在竞技体育、校园普及和社会足球领域均取得显著成就。“扬超”开赛在即,本期《这就是宝应》推送“宝应足球”,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脉络,共同回顾一下宝应足球的百年发展历史。

一、起步较早 底蕴深厚

现代足球运动在宝应始于1922年,当时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和私立敦睦、思补、旅宝等小学均有足球队,首创周日友谊赛传统。民国21年(1932年),县足球队赴扬州参加比赛。民国25年(1936年),县足球队参加省第五届运动会分区选拔赛获得冠军。新中国成立后,足球运动得到进一步开展。1951年,县足球队参加泰州专区首届运动会,后该队优秀足球运动员被选派参加华东足球比赛。1955年组建足球联队,是年在城一些单位组成的5个足球队参加县球类运动会。

图片由AI生成

1970-1989年,宝应县成人、青年、少年、儿童有43队512人次参加市级以上足球比赛,分别获市级冠军9次、亚军1次;省级冠军2次、亚军2次、季军3次。曾有9人分别参加全国和国际足球比赛。这20年,奠定了宝应“足球之乡”地位。

20世纪70年代宝应足球发展大事记

1970年 组建首批少年足球队,进行业余训练和比赛。

1971年 以宝应少年足球队员为主组成的扬州地区足球代表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足球赛,获少年组第一名。

1972年 扬州地区少年足球赛在宝应举行

1973年 江苏省小学基层足球分区赛第一名

1974年 获扬州地区第六届运动会足球冠军

1975年 获扬州地区足球赛第一名

1976年 获江苏省小学生基层足球赛(扬州赛区)冠军

1979年 宝应被江苏省体委列为足球传统项目县之一。县业余体校足球班也被省列为重点班。

1972年扬州地区少年足球赛在宝应举行

1973年扬州地区小学基层足球赛在宝应举行

1973年9月21日《新华日报》报道全省小学基层小足球比赛中扬州地区获第一名

改革开放后,女子足球引起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有良好足球氛围的宝应,也陆续从各中、小学校挑选有体育特长的女运动员组建了第一支女子足球队,在当时的扬州地区,宝应女子足球队是组队最早、实力最强的女队。1984-1989年,县少年儿童男女足球队先后代表扬州市参加江苏省“希望杯”“萌芽杯”“幼苗杯”等各种年龄组的足球比赛,均取得较好成绩。

1980年宝应女子足球队合影留念

1984年宝应女子足球队在徐州举办的江苏省中学生“希望杯”足球比赛中获得第四名

1981年6月团省委、省教育厅、省体委联合发文通报宝应县实验小学获“一九八〇年全国市、县基层代表队小足球比赛”冠军

当时,全国多地工会组织职工足球联赛,职工足球不仅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还促进了团队协作和单位文化建设,成为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宝应也不例外,参与单位众多,推动了职工足球的普及和发展。

1980年宝应县革命委员会《关于组建足球队代表地区参加省比赛的通知》

宝应县总工会、宝应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举行“一九八一年宝应县职工(长征杯)足球赛”的联合通知》

1985年宝应县机械电子工业公司足球队合影

宝应县总工会、宝应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举行1987年职工“五琼浆杯”足球甲级联赛的通知》

20世纪80年代宝应足球发展大事记

1980年 江苏省少年足球比赛第三名

1981年 江苏省少年足球联赛第四名

1982年 江苏省少年足球比赛第三名

1982年 江苏省第十届运动会足球赛第四名

1983 年 江苏省少年足球比赛第三名

1984年 江苏省“希望杯”女子足球赛第四名、江苏省“希望杯”男子足球赛第七名、江苏省“萌芽杯”男子足球赛第三名、江苏省“萌芽杯”女子足球赛第四名

1985年 江苏省“希望杯”女子足球赛第六名、江苏省重点班“幼苗杯”足球比赛第二名

1988年 江苏省传统校足球比赛第二名

二、 体教结合 发展足球

20世纪90年代,全县足球运动氛围进一步高涨,县体育运动(足球)学校也应运而生。1994年,县体委、县教育局联合开办县体育运动学校足球班,计划招收30名运动员。

1994年宝应县教育局、宝应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开办宝应县体育运动学校足球班的意见》

宝应足球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1996年,时任江苏省副省长张怀西率省体委、财政等部门,专门考察了我县足球运动项目,明确指出针对足球运动的特点建好学校、办好学校,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1997年,经省体委批准组建江苏省宝应足球学校,县体校足球班由宝应城镇中学改迁至县工业学校,确定为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

1996年《陈寿英副县长召开办公会议研究落实筹建足球学校有关事项的会议纪要》

1997年《“江苏省宝应足球学校”招生简章》

2003年8月,县体育运动(足球)学校从县工业学校划出,并迁至县南街66号独立建校,增收高中一年级新生入学。2005年8月,学校迁至县城北门外大街109号(原城北小学),设置初一至高三年级6个班(含艺术),在校生270人,专任教师37人。县体育运动(足球)学校树立“特色办学、特长育人、讲求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足球等体育项目后备人才,为高校、体校及省市运动队等输送田径、武术、足球等人才共63人,其中足球人才50人。多次组队参加市级以上足球比赛以及与日本厚木市少年足球队的友谊比赛,屡获好成绩。

2004年江苏省宝应足球学校初中毕业留影

宝应县体育运动学校2006届高三毕业留影

三、人才辈出 成绩斐然

多年来,宝应足球运动不仅诞生了优秀的教练员,有张其齐、吴磐、梁建萍等人,而且在他们的培养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代表有潘强、马晓驷、谭武、胡海波、刘飞、卢茂春、吉翔、苗明……他们中有的人在不同时期参加过国家、世界范围的比赛,并获得过好成绩;女子足球方面,同样毫不逊色,倪梦婕、张伟和朱薇等国字号球员,在女足的赛场上大放异彩。1978年10月张其齐教练在全国业余训练工作会议上受到国家体委表彰。2021年5月27日,宝应县入选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同年,宝应县足球协会被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命名为“2021年度改革试点县”。

张其齐老师(一排居中)执教的第一批队员

1978年张其齐参加全国业余体校足球教练员 训练班合影

2021年5月27日,宝应县入选 “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四、足球盛景 全民热爱

这个盛夏,“苏超”在绿茵赛场上一鸣惊人,激战正酣的同时,“苏超”516名球员中,仅29名职业球员,其余选手包括教师、外卖员、程序员等,这种“全民足球”模式拉近了大众与足球的距离,通过城市间的精彩角逐,激发地域认同感,让足球成为传播城市文化、凝聚民众共识的崭新载体。足球运动从校园延伸至全城,从竞技走向全民参与。

2014年省女足功勋球员与宝胜足球队合影

2016年宝胜足球队合影

2019年宝应业余足球队

2020年云樾春晓足球队成立

2023年安宜镇“村超”足球友谊赛

2025年扬州市城市足球联赛(“扬超”)即将开赛,宝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由县政府副县长陆宝华为主任的宝应县赛事组委会,财政、文旅、教育、卫生、应急、消防、公安、交通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全力投入赛事筹备、服务和保障等工作,为赛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即将为广大球迷带来一场足球盛宴。

结束语

宝应足球以百年传承为根、校园足球为干、全民参与为叶,形成了竞技与普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民国泥土球场到现代专业绿茵,其成功源于历史积淀、政策支持和社会共筑。2025年扬州市城市足球联赛将成为宝应续写“足球之乡”传奇的新舞台,持续印证宝应足球 的辉煌成就。

来源:宝应档案史志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Powered By Z-BlogPHP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