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整理,结合国际足联(FIFA)和中国足协的标准,适用于业余和职业比赛:

一、比赛结构
参赛人数
每队11名球员,含1名守门员。替补球员数量依赛事规定(通常5-7人)。禁止行为:比赛中不得故意拖延时间、干扰裁判或对手。比赛时间
常规时间:90分钟,分为上下半场各45分钟,中场休息不超过15分钟。加时赛:淘汰赛若90分钟平局,进行上下半场各15分钟的加时赛。点球大战:加时赛后仍平局,通过点球决胜(每队轮流罚球,5轮后进球多者胜)。比赛场地
标准尺寸:长90-120米,宽45-90米。国际比赛场地为105米×68米。关键区域:球门区(小禁区):距球门5.5米,守门员发球门球时对方球员需退出此区域。罚球区(大禁区):距球门16.5米,禁区内犯规可判罚点球。二、得分与胜负判定
进球得分
球整体越过球门线(球门柱之间及横梁下方)且无犯规,即为有效进球。胜负规则:常规时间进球多者胜;淘汰赛平局后进入加时或点球大战。积分制(小组赛)
胜3分,平1分,负0分。积分相同则依次比较相互战绩、净胜球、抽签等。三、常见违例(非犯规)
越位
判定条件:进攻方球员在传球瞬间,处于比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更靠近球门线的位置,且参与进攻。例外:本方半场、直接接门将开球/界外球/角球时,不判越位。界外球
球整体出边线时,由最后触球队员的对方掷界外球(双手举过头顶,双脚不得离地)。球门球与角球
球门球:攻方球出底线时,由守方在球门区内发球。角球:守方球出底线时,由攻方在角球弧内发球(可直接射门得分)。其他违例
回场:进攻方球员将球从对方半场带回己方半场(通过传球或运球)。干扰球:球员故意触碰处于飞行中的球(如守门员在球门区外手触球)。四、犯规与处罚
直接任意球
严重犯规:危险动作、推搡、故意手球、拉扯、踢人等。点球:在本方罚球区内犯规,判罚点球(守门员需留在门线上)。间接任意球
轻度犯规:阻挡跑位、连踢球、守门员持球超6秒等。红黄牌制度
黄牌:警告(如拖延时间、粗野动作)。红牌:直接罚下(如暴力行为、两次黄牌、辱骂裁判)。停赛规则:累计黄牌在淘汰赛半决赛前清零,但半决赛红牌仍影响决赛。特殊情况
守门员规则:只能在本方罚球区内用手触球,发球门球时需在6秒内将球发出,否则判间接任意球。五、特殊规则与新变化
2025年世俱杯新规(国际足联试行)
守门员5秒倒计时:裁判举手开始5秒计时,守门员未及时发球则判角球。队长专属沟通权:仅队长可与裁判交流,其他球员干扰判黄牌。AI辅助越位系统:半自动越位识别,精度达毫米级。换人规则
正式比赛每队最多换5人(部分赛事允许3人),被换下球员不可重返。六、其他关键规则
加时赛与点球
加时赛中若仍有平局,进入点球大战(5轮后未分胜负则“突然死亡”)。比赛恢复
开球、坠球(裁判用于恢复比赛)、任意球等方式重启比赛。装备要求
球员需穿戴护腿板、足球鞋,守门员服装颜色须与队员区分。七、观赛礼仪
保持安静:比赛进行中避免鼓掌或呐喊(尤其罚球时)。尊重裁判:不质疑判罚,遵守现场秩序。禁止闪光灯:拍照时避免使用闪光灯影响球员判断。以上规则综合了国际足联(FIFA)和中国足协的最新标准,适用于业余和职业比赛。具体赛事可能有细微调整(如少儿比赛、地区联赛),需参考实际规程。